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箬叶加工工艺的一些知识点,和箬叶种植基地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榨菜的制作工艺是怎样的
榨菜收割后,除去菜叶、菜根,剥除老皮,大的榨菜去皮时可在根部向上倒切数刀。
每100公斤鲜菜用盐3公斤。
腌制方法:
用一只能容300公斤的菜缸,先在缸底撒盐0.125公斤,再倒人25公斤菜,轻轻踏至菜“冒汗”(出汁)为止。然后再加盐加菜。
用上述方法依次进行,直至腌满缸,再在上面撒盐1公斤,用大石块压下,不使菜块浮动。每批鲜菜倒人缸内的厚度,以15厘米为限,加盐时应坚持下层少上层多。
腌制的时间不要超过2天,如气候不正常,腌一天即应翻缸或上囤,以免腌制的时间过长造成菜块发热、变黄,影响质量。
在翻缸或上囤时,必须把菜块在原缸盐水中淘洗干净后取出,防止日晒、雨淋使菜块褪色。上囤的,囤基要垫-上竹帘,囤圈围直,囤中菜块也要层层踏实,囤面铺上麻袋等物,上压重石,出囤率以掌握在52%—56%为宜。
经过第一次腌制后,便可进行复腌,方法与第一次相同,只是每100公斤榨菜用盐约5公斤,每批厚度为12厘米左右,缸内不要腌得太满,上盖竹帘再压石。
第二次腌的时间较长,如发现缸面上出现白花,应随时除去。成熟度达90%时,即可出缸进行加工。出缸时在原盐水中淘洗干净,即可将废皮剪去,剔除老筋,剪成半圆形,修得光滑软熟即可。
修好后菜块分别在三缸盐水中浸润、初洗、复洗,然后滤干即可上榨,平均榨率为鲜菜360~380公斤出干菜100公斤。
榨后拌料。拌料一般以50公斤为一批进行,倒在木盆或台板—亡,先用一半配好的料(每100公斤菜块料的配方见文下附表,其中辣椒粉最后单独使用)进行初拌,然后再将另一半料进行复拌,务使菜块拌料均匀、色泽一致,拌后即可装坛。坛必须洗擦干净,装坛时,可先在地面挖好比坛稍大的洞穴,将坛放进穴内1/3,以便操作方便和防坛破裂。每坛分五层装满,按一定数量装菜,层层用木棒压紧、排满,使菜块密合,尽量排除坛内空气。每坛装满后,离坛口3厘米左右放食盐0.25公斤,塞好菜叶,坛口用泥浆密封,10天后打开检查坛内榨菜,除去白花的菜块,尽量压紧榨菜,吸干卤水,用拌盐辣椒粉0.25公斤作铺面盐,然后用箬叶铺好,塞紧菜叶,用泥浆或用水泥封好坛口即可贮存。
杀菌温度85℃-100℃±3℃
最后一个网址好好看一下。
包粽子的叶子叫什么
包粽子的叶子的学名叫箬竹。为禾本科、箬竹属的植物,名字来源于中国出口的茶叶篓子中的竹叶而定名,它属阳性竹类,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宜生长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耐寒性较差,所以要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微酸至中性土壤。
箬竹的用途
它用途非常广泛,秆可用作竹筷,毛笔秆,扫帚柄等,叶子可用作食品包装物,叶片大,能用以衬垫茶篓或装作各种防雨用品,也可包裹粽子,茶叶,斗笠,船篷衬垫等,还可用来加工制造箬竹酒、饲料、造纸及提取多糖等,其笋可作蔬菜或制罐头,还可作园林绿化,箬竹除大量野生外,已进入人工丰产栽培。
常生于山坡路旁和靠溪流,小河岸边等,箬竹在中国古代的寓意,在中国竹子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粽叶的储藏方法
粽叶都是青青的,放置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变成黄绿色或者黄褐色。经验丰富的老人会将粽叶泡在水中保存,或将其悬挂晾干,待食用时再放到水中浸泡复原。
一些生产粽子的厂家为了保证粽子的“卖相”,在浸泡粽叶的时候向水中添加工业硫酸铜和工业氯化铜,这样粽叶便可以达到“返青”效果。
市场上的粽子多用芦苇叶、箬竹叶。粽叶颜色翠绿,并不代表粽子新鲜,反而可能藏有安全隐患。他指出,粽叶的绿色主要来自叶绿素,但叶绿素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色素,粽叶受到高温、氧气的影响,颜色就会变黄变褐。
粽子经过运输和储存,与消费者见面时粽叶很难保持新鲜的绿色;蒸煮熟透后,粽叶就更难保持绿色了。
扩展资料:
广东挑选粽叶和粽绳小秘诀:
1、粤西-粽叶芦功效多多:
粤西人习惯用粽叶芦(也称莽草)来包粽子。粽叶芦主要生长在广东、广西等地的山坡、山谷或树林下,便于村民采摘售卖,据说有止咳平喘、清热利湿等功效。
粤西还有一种搭配粽叶芦的绳子,叫假菠萝粽藤,其韧性极好,不容易断。这对“最佳搭档”包出来的粽子特别结实。有多年包粽子经验的梁姨说,包粽子前得先把粽叶芦和假菠萝粽藤彻底煮熟,接着浸泡一个晚上,再用刷子把叶子一片片刷干净,否则包出来的粽子会又苦又黄。
2、东莞-蕉叶散发缕缕香:
东莞麻涌盛产香蕉,硕大的蕉叶随处可见。因此,村民就地取材,用香蕉叶包裹粽子,制作出来的蕉叶粽与身穿芦苇叶或箬叶的粽子风味自是不同。
端午节前夕,不少麻涌人去周边的香蕉种植地里采摘合适的蕉叶,以温水泡洗干净,裁好尺寸用作粽叶。裹好的蕉叶粽需以明火煮5个小时左右,而且粽子要完全浸泡在水中,这样蕉叶粽才不会暗藏“夹生米”。
3、潮汕-“栀粽”还需咸草配:
“栀子花开,如此可爱。”鲜为人知的是,在潮汕地区,人们喜欢用栀子对糯米进行着色和调味,再用咸草来包裹,制作出节令特色小食“栀粽”。
栀子的枝叶四季不凋,香味诱人,栀子果实自古就被用作染料。在汕头高级技工学校老师陈文修看来,利用栀子对食物进行着色和调味,是潮汕人的一大创造。
4、河源-稻秆作绳很环保:
河源客家人包粽子一般采用乡村常见的箬叶、芭蕉叶等材料,捆扎的粽绳以稻秆、竹篾、灯芯草或蒲草居多,使用这些天然材料既环保又实用。
人们在每年的夏收或秋收季节,将稻秆晒干备用,到了端午时节就用来包粽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粽叶
人民网-北粽清香甜南粽味咸鲜粽叶过绿藏隐患
人民网-“粽”是叶飘香广东挑选粽叶和粽绳都有这些小秘诀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