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亚危机(1992年波斯尼亚危机)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波斯尼亚危机,以及1992年波斯尼亚危机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波斯尼亚危机的概述

波斯尼亚危机 Bosnian crisis

1908年,由于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而引起的一次国际冲突。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奥、俄等帝国主义争夺巴尔干地区的尖锐矛盾。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居民大部分是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1878年《柏林条约》规定:这两省由奥匈帝国代管,但名义上仍属奥斯曼帝国。20世纪初,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奥匈帝国企图吞并这两省,作为向巴尔干半岛扩张的基地。1908年,已经沦为欧洲资本主义列强的、正陷于半殖民地的奥斯曼帝国境内爆发青年土耳其党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独裁统治。奥斯曼帝国国内局势的动荡,促使奥匈帝国乘机拉拢俄国共同瓜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地区的属地。俄国也想乘机修改黑海海峡制度,以便推行它的南下政策。1908年9月15日,奥国外交大臣A.L.von埃伦塔尔与俄国外交大臣A.П.伊兹沃利斯基在布赫劳城举行会谈,双方达成秘密协定。俄国同意奥匈帝国兼并波、黑两省,奥匈帝国则支持俄国召开国际会议修改《柏林条约》,同意黑海海峡向俄国军舰开放。会后,伊兹沃利斯基前往欧洲各国游说,争取英、法等国对俄国计划的支持。正当伊兹沃利斯基在法国谈判时,10月 7日,奥匈帝国正式宣布将波、黑两省并入自己的版图。俄国因自己的目的还未达到,便向奥匈帝国提出抗议,并要求召开国际会议解决争端。奥匈帝国的兼并行径激起了南部斯拉夫人的愤慨。波、黑两省人民也反对奥匈帝国的统治和奴役,强烈要求与塞尔维亚合并。塞尔维亚政府向奥匈帝国提出抗议,并开始军事动员,同时向俄国求援。奥匈帝国依仗德国的支持,拒绝召开国际会议,并在奥、塞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威胁。1909年2月,亲德的奥斯曼帝国青年土耳其党政府在德国的支持下,与奥匈帝国签订了协定,以250万英镑的代价放弃了波、黑两省名义上的宗主权,这使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对俄态度更趋强硬。3月,德国向俄国发出威胁性照会:要求俄国促使塞尔维亚承认奥匈帝国兼并两省的既成事实;如俄国继续支持塞尔维亚,德、奥将对俄作战。俄国被迫让步,并对塞尔维亚施加压力,强迫其放弃反奥战争的动员和停止一切反奥行动。3月31日塞政府被迫声明取消抗议,一场几乎导致战争的危机趋于平息。波斯尼亚危机使沙俄与德、奥以及塞、奥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它加剧了协约国和同盟国在巴尔干的争夺,使巴尔干成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库。

波斯尼亚危机的历史

波黑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早期居民为伊利里亚人。该地于公元前168年由罗马帝国占领。455年时东哥特人将该地区占领,6世纪时东哥特人被东罗马帝国击败,现波黑南部地区一度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阿瓦尔人于6世纪和7世纪时开始入侵,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也相继进入巴尔干半岛。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内,波斯尼亚以及黑塞哥维纳地区多次分属周围的各个国家。1377年时TvrtkoKotromanić(特弗尔特科·科特罗曼尼奇?)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波斯尼亚王国,但1463年时奥斯曼帝国入侵,波斯尼亚被兼并。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许多波斯尼亚人由基督教改信伊斯兰教,渐渐形成了波斯尼亚穆斯林民族。1878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成为了奥匈帝国的领地,1914年奥匈帝国皇子弗郎茨·费笛南在萨拉热窝被塞族民族主义者所刺杀(参见萨拉热窝事件),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波黑成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的一部分,该王国后来更名为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黑成为轴心国傀儡国克罗地亚独立国的一部分,战后又重归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此时波黑正式确认为南斯拉夫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其边界采用的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边界,和实际民族分布颇有出入。

名词解释:波斯尼亚危机

波斯尼亚危机 Bosnian crisis

1908年,由于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而引起的一次国际冲突。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奥、俄等帝国主义争夺巴尔干地区的尖锐矛盾。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居民大部分是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1878年《柏林条约》规定:这两省由奥匈帝国代管,但名义上仍属土耳其。20世纪初,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奥匈帝国企图吞并这两省,作为向巴尔干半岛扩张的基地。1908年,土耳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独裁统治,国内局势动荡。奥匈帝国乘机拉拢俄国共同瓜分土耳其的属地。俄国也想乘机修改黑海海峡制度,以便推行它的南下政策。1908年9月15日,奥国外交大臣A.L.von埃伦塔尔与俄国外交大臣A.П.伊兹沃利斯基在布赫劳城举行会谈,双方达成秘密协定。俄国同意奥匈帝国兼并波、黑两省,奥匈帝国则支持俄国召开国际会议修改《柏林条约》,同意黑海海峡向俄国军舰开放。会后,伊兹沃利斯基前往欧洲各国游说,争取英、法等国对俄国计划的支持。正当伊兹沃利斯基在法国谈判时,10月 7日,奥匈帝国正式宣布将波、黑两省并入自己的版图。俄国因自己的目的还未达到,便向奥匈帝国提出抗议,并要求召开国际会议解决争端。奥匈帝国的兼并行径激起了南部斯拉夫人的愤慨。波、黑两省人民也反对奥匈帝国的统治和奴役,强烈要求与塞尔维亚合并。塞尔维亚政府向奥匈帝国提出抗议,并开始军事动员,同时向俄国求援。奥匈依仗德国的支持,拒绝召开国际会议,并在奥、塞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威胁。1909年 2月,亲德的土耳其政府在德国影响下,与奥匈签订协定,以250万英镑的代价放弃了波、黑两省名义上的主权,这使德、奥态度更趋强硬。3月,德国向俄国发出威胁性照会:要求俄国促使塞尔维亚承认奥匈帝国兼并两省的既成事实;如俄国继续支持塞尔维亚,德、奥将对俄作战。俄国被迫让步,并对塞尔维亚施加压力,强迫其放弃反奥战争的动员和停止一切反奥行动。3月31日塞政府被迫声明取消抗议,一场几乎导致战争的危机趋于平息。波斯尼亚危机使沙俄与德、奥以及塞、奥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它加剧了协约国和同盟国在巴尔干的争夺,使巴尔干成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库。

波斯尼亚危机的起因

十九世纪时,昔日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己无法回复以前强盛的局面,被喻作“西亚病夫”,一群年青土耳其军官以“团结进步委员会”的名义组织起来,提倡土耳其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被时人称为青年土耳其党人;在1908年驻巴尔干南部地区的马其顿奥斯曼帝国军队兵变,要求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立即推行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政及改革,最终苏丹被迫下台,使土耳其局势出现不稳,其时巴尔干各国早已希望乘奥斯曼帝国衰落来瓜分其在巴尔干半岛剩余的属地。

关于波斯尼亚危机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