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果实的结构(椰子是什么植物)

很多朋友对于椰子果实的结构和椰子是什么植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椰子在植物六大器官中属于种子还是果实

椰子既属于种子也属于果实,果卵球状或近球形,顶端微具三棱,长约15-25厘米,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纤维质,内果皮木质坚硬,基部有3孔,其中的1孔与胚相对,萌发时即由此孔穿出,其余2孔坚实,果腔含有胚乳(即“果肉”或种仁),胚和汁液(椰子水)。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椰子树的种子发芽速度不一致,直播育苗容易造成椰园苗木大小不均以及缺株,因此椰子育苗最好采用催芽育苗。催芽育苗比直播育苗省工省地,成苗率高、浪费种子少,易选苗。

扩展资料:

选种方式

1、选母树

选择单株产量高,树冠球形或半球形,具有28-30片叶以上,6-8个果穗的椰子树为采种母树。

2、选果种

在椰子成熟季节,选择充分成熟、大小适中、近圆形的果实,即“密、重、熟”选种法。“密”即植株较矮,叶片、果数多、分布均匀,“重”即果的比重大,皮薄肉厚,发芽率高易育成壮苗,“熟”即成熟的果实,摇动有清晰的“响水”声音。种果采下后,贮存在通气、荫蔽和干燥的地方,1个月后再进行催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椰子

椰汁按照果实结构划分属于椰子的哪一部分

胚乳

椰子由外果皮,中果皮,种皮,椰肉(固体胚乳),椰水(液体胚乳),胚组成。

生物学习性

(一)植物学特征

1、叶:椰子小苗为船形单叶又称"联合叶",8-10片叶后,逐渐羽化成深裂羽状叶,成龄树一般有30-40片叶,丛生在树干顶端,呈辐射状冠。叶由叶柄、中轴、小叶组成。革质,较厚,抗风性强。

2、茎:高种椰子植后5年左右茎干露出地面。矮种椰子植后3年茎干就露出时面。椰子茎干由维菅束组成(约18000条),没有形成层,所以椰子树干不随树龄增加而增粗,受伤之后不能恢复原状。

3、根:椰子没有主根,由不定根与其他各级支根(营养根)、呼吸根组成。从树干基部球状茎放射状长出的根称"不定根",粗约1厘米,没有形成层,粗度一致,长度5-11米,最长达25米。50龄椰树不定根达4000-7000条。从不定根长出侧根、分根,再分根总称"营养根",分布在10-50厘米土层中,组成庞大的根群。少量侧根上长出白色圆锥形小点称"呼吸根"。根尖由根冠保护着,是活跃生长区,根尖后面为吸收区,长有根毛吸收养份。

4、花:花序由二层梢片(苞片)包着,肉穗花序,在佛焰花苞内生长,有单层花苞(正常),双层花苞和多层花苞(不正常)之分。

佛焰花是成熟时纵裂,露出花序,由花柄,中轴,花枝组成,每花序有30-50条花枝。

雄花呈三角筒状,花被二轮6片,雄花蕊6枚,排成二轮。雄花成熟时,花药纵裂,散出花粉,随风飘走,每个花约111,000-221,000花粉粒,花期15-23天。

雌花体积较大,呈球状,子房上位,雌蕊群退化成一枚,呈三角顶齿状,下方各有密腺,花被6枚,不脱落,果实成熟时成为果蒂。

5、果实:椰子果实为植物中最大核果之一,呈圆形、三棱形(小量)。由外果皮,中果皮,种皮,椰肉(固体胚乳),椰水(液体胚乳),胚组成。

外果皮:革质,成熟时渴色、光滑。

中果皮(椰衣):质地松软,由硬质纤维和薄壁细胞组成,棕褐色,富有弹性,可保护核果落地时不致破裂。

内果皮:即椰壳、成熟时黑褐色,冷势不变形,保护胚乳和胚。

种皮:椰肉表皮保护层,黑褐色。

胚乳:又称"椰肉",白色,较硬,厚度0.9-1.3厘米,含脂肪30-35%,蛋白质4%,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物质。

椰子水:又叫"液体胚乳",在果腔中,椰肉未形成前嫩果味酸涩,椰肉形成后(授粉后7-8月)椰水含较量较高,味甜,成熟时味变淡,脂肪和矿物质含量增加。

胚:白色,圆柱状,约米粒大小,存在椰肉发芽孔中(有三个孔只有一个胚发育)。胚向外长根和叶,向果腔内长吸器收养份。

椰子果的椰子果生物学结构

椰子果是椰子树的果实,是植物中最大核果之一,主要由椰衣纤维、椰子壳、种皮、椰肉(固体胚乳)和椰子水(液体胚乳)组成,如图所示。

椰子树的各个部位均可被加工利用,世界椰子产品以椰干为主,可以经过再加工生产椰油和椰麸等。椰油的主要用途是工业用油,其次是食用油和其他用途;椰麸主要用作饲料工业原料。近20-30年椰子湿法加工工艺发展很快,产品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如椰奶粉、脱脂奶粉、椰蛋白、超滤蛋白、椰子粉,无色椰子油和食品椰干等。

椰子树果实为最大的核果之一,呈圆形或椭圆形,也有少量三棱形。由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椰壳)、种皮、固体胚乳(椰肉)、液体胚乳(椰子水)和胚组成。

外果皮:亦称果皮,外表革质,椰果未成熟前,外表光滑,有红、黄、绿、褐等颜色,充分成熟后果皮饱满光滑,干后呈褐色,不成熟椰果干后果皮会发皱。

中果皮:外果皮里面一层为中果皮,起到保护作用。未成熟时呈白色,含水量高,成熟后质地变为疏松的纤维层,棕褐色,富有弹性,称“椰衣”或“椰子纤维层”,保护椰子果实不受伤害。

内果皮及种皮:内果皮即椰壳,质地坚硬,充分成熟时呈黑褐色,冷热不变形,保护胚乳和胚。种皮为椰壳内附在椰肉外面的薄皮,革质,成熟时呈黑褐色,一般情况下很难与椰肉分离。

胚乳:授粉后6~7个月,椰果开始形成胶状体胚乳,即椰肉,8个月后椰肉呈白色,质地变硬,12~13个月,胚乳完全成熟,厚度约0.9~1.5厘米,含脂肪30~35%,蛋白质4%,碳水化合物12~14%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椰子水:又称“液体胚乳”,藏在椰果腔中,椰肉未形成前,味酸涩,椰肉形成后(授粉后6~7个月)椰子水含糖量最高(约4~6%),味甜,果实成熟时味变淡,糖分减少,矿物质含量增加。

胚:米白色,圆柱形,约米粒大小。在椰壳和椰肉上,有三“眼”(孔),通常只有一个孔的胚可生长,其它两个孔的胚退化。椰果发芽生长时胚首先向外长根、芽,向果腔内生长吸器,吸器分泌出脂肪分解酶分解椰肉中的养分,由吸器吸收供椰苗生长。

椰子树植后3-5年便可开花结果,每一串花序大约可结6-12个果,高产的可达30个果,但果较小。椰子树单株产量每年约50-200个果,椰果从授粉到成熟,一般需要1年时间,在整年中如果某一阶段遇到自然灾害,如干旱、寒潮、台风等都会影响椰果的发育。

关于本次椰子果实的结构和椰子是什么植物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