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遇淀粉为什么会变成蓝色
碘与淀粉是发生络合反应,是化学反应。碘与淀粉生成碘的淀粉络合物呈现出蓝色。
淀粉遇碘之所以会产生呈色反应,是由于碘分子进入淀粉的螺旋圈内,形成淀粉碘络合物的原因。至于呈现出什么颜色则与淀粉糖链的长度有关。当链长小于6个葡萄糖基时,则不会呈色;当链长平均长度为20个葡萄糖基时,则会呈红色;当大于60个葡萄糖基时,则呈蓝色。
扩展资料
淀粉遇碘发生呈色反应需要具备一定条件,条件不同最终的显色结果也不尽相同。淀粉类型可选取可溶性淀粉溶液、马铃薯浆、糯米浓浆三种类型进行试验,可发现可溶性淀粉溶液遇碘呈现蓝色;马铃薯浆遇碘呈紫红色;糯米浓浆遇碘呈紫红色。
淀粉新鲜度。观察新配置的淀粉溶液、配置一周的淀粉溶液、配置一月的淀粉溶液,观察它们遇碘后的显色反应,可发现:新配置和配置一周的淀粉溶液均呈蓝色,而配置一月的淀粉溶液则呈紫蓝色。由此可见,淀粉和碘的显色反应会受淀粉新鲜度的影响。
淀粉分子受热时,螺旋圈会由于膨胀而扩大,碘分子不能在螺旋圈中利用氢键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导致原有颜色逐渐褪去。因此,观察淀粉的显色反应应该在30℃及以下的情况进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淀粉遇碘显色原理
百度百科-淀粉
百度百科-碘
淀粉遇到碘酒变成什么颜色是紫色还是蓝色
淀粉遇到碘溶液会变蓝色。所以遇到碘酒也应该会呈现蓝色。
淀粉能吸附碘,使碘吸收的可见光的波长向短的波长方向移动,棕色的碘液就变成蓝色。同时碘与淀粉也会生成包和物。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无色、橙色、淡红、紫色到蓝色。
相关介绍:
干淀粉是一种最为经典的崩解剂,含水量在8%以下,吸水性较强且有一定的膨胀性,较适用于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但对易溶性药物的崩解作用较差。
这是因为易溶性药物遇水溶解产生浓度差,使片剂外面的水不易通过溶液层面透入到片剂的内部,阻碍了片剂内部淀粉的吸水膨胀。在生产中,一般采用外加法、内加法或“内外加法”来达到预期的崩解效果。
淀粉在人体内先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然后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过糖酵解过程生成丙酮酸,丙酮酸;或者淀粉直接分解成糖酵解中间产物葡萄糖-1-P(这一部分没来得及和唾液充分混合)。然后生产丙酮酸。
丙酮酸又和酶结合生成乙酰辅酶A。然后进入柠檬酸循环圈。先生成柠檬酸。柠檬酸循环圈里面每消耗一个葡萄糖,生成6个NADH,2个FADH2(电子载体)。然后在线粒体膜结构内这些电子通过ATPase生成大量的ATP,能量。
与淀粉反应变蓝的是碘单质还是碘离子
与淀粉反应变蓝的是碘单质还是碘离子
通常的说法是:淀粉遇碘液变蓝。
与淀粉反应变蓝的是碘单质(I2碘分子)。
其实任何化学反应都是相互的作用的结果。淀粉遇碘变蓝,是由于淀粉的分子和碘分子形成了络合物,这种络合物对不同波长的光反射和吸收作用不一样,导致看起来是蓝色的。
这个变化,取决于淀粉本身的结构:
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粉末,由直链淀粉(占10—30%)和支链淀粉(占70—90%)组成。直链淀粉能溶于热水而不呈糊状。支链淀粉不溶于水,热水与之作用则膨胀而成糊状。
溶于水中的直链淀粉,呈弯曲形式,并借分子内氢键卷曲成螺旋状。这时加入碘液,其中碘分子便钻入螺旋当中空隙,并借助范得华力与直链淀粉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能比较均匀地吸收除蓝光以外的其它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50钠米),从而使淀粉变为蓝色。
直链淀粉跟碘形成的络合物,吸收了除蓝色之外的一切可见光,才变成蓝色。因此只能说是淀粉遇到碘液变蓝了,而不能说是碘液遇到淀粉变蓝了。
使淀粉变蓝的是碘单质还是碘离子?碘单质
单质碘能与淀粉反应变蓝.没有这个性质.有一个实验可以证明这个结论.将KI和淀粉溶液混合,发现混合物没有变蓝,然后通入CL2,发生反应CL2+2KI=2KCL+I2,这时会发现溶液变蓝了,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碘能与淀粉反应变蓝.那碘的化合物不能
使淀粉变蓝的是碘单质还是碘离子,为什么?具体的来说是碘分子,这还要从淀粉的结构说起,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粉末,由直链淀粉(占10—30%)和支链淀粉(占70—90%)组成。直链淀粉能溶于热水而不呈糊状,支链淀粉不溶于水,热水与之作用则膨胀而成糊状。其中溶于水中的直链淀粉,呈弯曲形式,并借分子内氢键卷曲成螺旋状。这时加入碘酒,其中碘分子便钻入螺旋当中空隙,并借助范得华力与直链淀粉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能比较均匀地吸收除蓝光以外的其它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50nm),从而使淀粉变为深蓝色。
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还是碘离子变蓝,还是都能变蓝碘分子进入淀粉螺旋圈里,形成络合物,当大于60个葡萄糖基时呈蓝色,因而支链淀粉与碘呈紫红色,因为分支单位长度只有20-30个葡萄糖基。
是淀粉使碘单质变蓝还是碘单质使淀粉变蓝?淀粉与单质碘变蓝
是淀粉与碘单质形成的化合物显蓝色。
淀粉遇碘变蓝是碘单质还是游离碘?选c,单质碘
碘离子和碘单质哪个能使淀粉变蓝当然是碘单质
单质碘遇淀粉变蓝的实质碘只能使直链淀粉变蓝
因为碘单质和直链淀粉都是长长的直链
他们混合后相互缠绕起来~~拧在一起
生成淀粉碘包合物这个东西是蓝色的~~
所以说单质碘遇淀粉变蓝(注意不能说“使”淀粉变蓝)
为什么淀粉能使KI试纸变蓝?淀粉不是只能和碘单质反应变蓝吗?这是用来检验氧化剂。
应该是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来检验某些氧化性物质的存在。
就是碘离子遇氧化剂被氧化成碘然后再与试纸反应显蓝色才对
淀粉遇碘变蓝的化学式是什么
nI2+6n(C6H10O5)->2n(C18H30O5I)
当碘液与淀粉接触时,碘分子能进入淀粉分子的螺旋内部,平均每六个葡萄糖单位(每圈螺旋)可以束缚一个碘分子,整个直链淀粉分子可以束缚大量的碘分子,这就形成了淀粉-碘的复合物显蓝色。
若是在高温下,淀粉的分子卷曲结构破坏,由于热运动强烈,不能再以弱键与碘结合,会失去原来那种类似络合的结构,显示原来的本色。
颜色成因
以前认为,淀粉能吸附碘,使碘吸收的可见光的波长向短的波长方向移动,棕色的碘液就变成蓝色。同理,支链淀粉和糊精也能吸附碘,不过吸附的程度不同,因此呈现的颜色不同。这种解释的有力根据是碘的淀粉液在加热时蓝色消失。这就被认为是加热后分子动能增大,引起解吸的缘故。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淀粉遇碘显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