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典故(滁州送范倅)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典故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典故的知识,包括滁州送范倅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全文及赏析

喜欢读诗词的朋友,一定不会对辛弃疾的作品陌生。那这次的诗词赏析专题,我们就准备来讲讲,辛弃疾在公元1172年创作的作品,《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这首词是辛弃疾为同事范昂赴京城临安而作,既表达了惜别之情,也多有感叹。整首词十分的豪放,下面一起来欣赏一番吧。

1、《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全文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2、作品赏析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表面上是对岁月的流逝而产生一种惧怕,实际上是壮志未酬,作者在情绪上有一种压抑感。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屈指一算,马上就要到了中秋佳节的时候,此时天上一轮明月,却偏偏不按照人的心情团圆。团圆之日而友人却要远行,这不更令人遗憾吗?

不懂人情世故的江水,全然不顾我们离别的痛苦,只管和西风一起,把载着朋友的船送走。

你回去以后,可以品尝到莼菜羹、鲈鱼等家乡美味。儿女围绕在你身边,家人团聚在一起,坐享天伦之乐。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希望你不要沉醉在家庭的欢乐中,应当趁着旅途的衣服没有脱下,去拜见天子,因为皇帝正在宫里盼望着贤德的人,能够去帮助他料理国家大事。

在这里,辛弃疾那种时刻关心国家社稷的心情跃然纸上。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想必皇上一定会把你留在承明庐,让你审定各种重要的文书,请你一起筹划边防的军机大事。

辛弃疾用这些想象之词,鼓励范昂不可留恋儿女温情,要努力为国家做些事情。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如果在京城遇见老朋友,可以告诉他们,我自己仍然是借酒消愁,为酒所困。

这句话表露出辛弃疾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作者在醉酒中拉弓虚射,却惊落了秋雁。

在这里,其实是引用《战国策》中虚弓落病雁的典故。一个壮怀激烈、无用武之地的英雄形象,通过这两句显现出来,他的情怀只能在酒醉之后发泄出来。

这首词以丰富的联想和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跳跃性的结构显得整齐严密。全篇虚实结合,由此及彼,由近及远,感情上犹如江上的波涛,大起大落,气势上开阖顿挫,腾挪跌宕,与辛弃疾沉郁雄壮的风格相一致。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原文及赏析

原文: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译文: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何况屈指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与西风推波助澜,只管将归舟送归。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

趁旅途的征衫未换,正好去朝见天子,而今朝廷正思贤访贤。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还派遣筹划边防军备。说都故友倘若问到我,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遥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我沉醉中听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注释:

①范倅:即范昂,滁州(今安徽滁县)通判。倅,副职。

②莼:指莼菜羹。

③鲈:指鲈鱼脍。

④儿女:有二义,一指青年男女。一指儿子和女儿。此处当指作者。

⑤朝天:指朝见天子。

⑥玉殿:皇宫宝殿。

⑦夜半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源自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⑧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⑨筹边:筹划边防军务。

⑩殢酒:困酒。

赏析:

稼轩词多是感时抚事之作,并且词情豪放。即或是送别词,也多是慷慨悲吟,此词即是如此。这首词是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作者在滁州任上,为送他的同事范倅赴临安而作。范倅,名昂。这次范昂被召回临安,作者对他寄与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能受到皇帝的重用,并热情地鼓励他到前方去筹划军事,充分发挥他的`才能。作者借送别的机会,倾吐自己满腹的忧国深情,在激励友人奋进之时,又宣泄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慷慨悲凉之情,磊落不平之气,层见叠出。

上阕头三句“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陡然而起,直抒胸臆,以高屋建瓴之势笼罩全篇。诗意,使人读之翕然而有“归欤”之念。此二句当是悬想范倅离任后入朝前返家的天伦之乐。

下阕,转到送别主旨上。“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由上阕末句初跌而出,格调转亢,与上面“归欤”之境构成迥然不同的画面。词人有意用积极精神,昂扬语调,为友人入朝壮色。头二句言友人入朝前勤劳忠奋,三句言朝廷求贤若渴。“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好一派君臣相得,振邦兴国的景象!夜里在承明庐修改诏书,又奉命去筹划边事,极言恩遇之深。承明,庐名,是汉代朝官值宿(犹后代的值班)之地,词里借指宫廷。这几句寄托了词人的理想,表明愿为光复中原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大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的气概。下面再一转折,将滔滔思潮訇然闸住。“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变奋激昂扬为纡徐低沉。倘若友人去了京城,遇到老朋友,可以告诉他们,自己仍然是借酒销愁,为酒所困。长安,这里代指南宋都城临安。“愁肠殢酒”乃化用唐未韩偓《有忆》诗“肠殢?酒人千里”句,殢是困扰之意。话语外表露出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

前面几经翻跌,蓄意蓄势,至结尾,突然振拔:“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词人醉中张弓满月,空弦虚射,却惊落了秋雁,真乃奇思妙想。“目断”两字极有神韵,其实是翻用《战国策》“虚弓落病雁”的典故,可是不着痕迹。一个壮怀激烈、无用武之地的英雄形象通过这两句显现出来,他的情怀只能在酒醉后发泄出来。正如清陈廷焯说:“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慨而机会不来,……故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白雨斋词话》)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在于联想与造境上。丰富的联想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跳跃性的结构显得整齐严密。全词的感情由联想展开。“老来情味减”一句实写,以下笔笔虚写,以虚衬实。由“别酒”想到“西风”,“归船”;由“西风”、“归船”想到“江上”,灯前下边转到朝廷思贤,再转到托愁肠殢酒,最后落到醉中发泄。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反而正,感情亦如江上的波涛大起大落,通篇蕴含着开阖顿挫、腾挪跌宕的气势,与词人沉郁雄放的风格相一致。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的介绍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是宋朝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作于干道八年(1172)滁州(今属安徽)任上,是为送他的同事范昂赴京城临安而作。上片写惜别之情和流光虚度之叹。下片寄托自己感慨之情。全词运用对比的手法寄托情怀,从“怯”开始,到“况”一进,再“只管”一恨;到下片“便好”到“问我”到“醉来”,层层相催,逼人欷献叹惋。抒发离情中透露着豪放。

OK,关于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典故和滁州送范倅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