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
明朝万历二十年间,京城名妓杜十娘偶遇富家子弟李甲,两人相互爱慕,情投意合。杜十娘虽有意嫁于李甲,但李甲生性懦弱,怕家中父亲反对,不敢答应。虽如此,两人仍终日相守,如夫妻一般。这引起了妓院老鸨的不满,要求李甲凑三百两银子换杜十娘自由之身。
李甲在京城挥霍无度,早已花光自己的盘缠。两人便商定让李甲外出借钱。但李甲名声不佳,亲戚朋友都找借口托词,一连三天,分文未借。李甲无颜面对杜十娘便前往同乡柳遇春家借宿。十娘得知不归之因,便将自己的一百五十两碎银交给他。
后得柳生赞助一百五十两,交于老鸨。姐妹们知道十娘要走,纷纷不舍,临行前交给十娘一个箱子。李甲问箱中何物,十娘笑而不答。杜十娘与李甲乘船回乡途中在瓜州渡口靠岸时遇到富家少爷孙富,孙富生性风流,贪恋十娘美貌,便教唆李富将杜十娘以千金银两之价送给自己。
李甲本就惧怕家中父亲,又花光钱财,一无所获,便听信孙富用千金银两讨好父亲。杜十娘得知自己被卖弄,万念俱灰。但她仍答做这笔交易。后来,杜十娘当众打开箱子,里面珠宝首饰应有尽有。原来十娘知道老鸨贪财,早有从良的打算,日积月累了一个百宝箱。她在船上怒斥李甲和孙富,抱着百宝箱投江而死。
扩展资料:
杜十娘美丽,热情,心地善良,轻财好义。她有心向李甲,爱的是人,不是钱。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足见真情。
她聪敏,机智,颇有心机。为赎身,早有准备。她跟鸨母争执时,机敏地抓住鸨母一时气话,达成口头契约,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地。从中,既表现了她的心计,又可以看出她为争取幸福自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她刚强,坚定。当她知道李甲听信孙富的巧言谗语,为了千金之资,得见父母,将她出卖时,她的内心痛苦和悲愤是可想而知的,杜十娘的一声冷笑,显示着她的尊严,更显示出她的刚烈。最后,她“用意修饰”自己,也是用美丽的形象来维护自己人格的美丽和尊严。
她名垂千古,并不是因为那傲人的美丽姿态,而是因为她那铮铮的傲骨,和永不屈服的倔强。
杜十娘为何要将百宝箱沉江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玉石俱焚的勇气,还有就是恨自己眼睛瞎了,也恨李甲眼睛瞎了。我认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对李甲的痛恨。杜十娘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和多年积蓄都投λ到李甲身上,把下半生的命运和希望都押到李甲身上,想和李甲过上正常女人的生活,从此脱离妓院非人的生活。没想到自己呕心沥血,机关算尽,最后竟落了个被卖的下场。这正应了世上流传的一句老话: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杜十娘的精神支柱坍塌了,她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
其次是对自己的痛恨。自己心高气傲,颇有心机,在老板的盘剥下居然私自攒下巨额真金白银,说明她早就有弃妓从良的打算。遇到李甲,她看到了希望。李甲不仅是"官二代",并且是知书达理的阔公子,她想从此与李甲双栖双飞,演绎一场美好的爱情生活。可是,杜十娘的自我感觉太良好了。她只看到了爱情,而忽视了世态炎凉,轻视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小看了存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她只看到自己的年轻貌美又多金,而怱视了她身为妓女在人们的心中又是多么的下贱。杜十娘不要说在明代,既使在当代社会,她想嫁给官二代也是不可能的。杜十娘的悲剧,也可以说是她自己造成的。说白了还是她太年轻,对社会缺乏足够深入的认识。
冯梦龙的另一篇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也是写妓女从良的,但那个妓女找的不是官二代,而是一个卖油的,结局非常好。杜十娘的悲剧是对自己缺乏本质的认识。她认为自已漂亮又有钱,就可以找个官公子。实际上她在别人眼中就是男人发泄兽欲的工具而已。她的悲剧是铁定的。她后来可能恨自已真是瞎了眼,高看了李甲,高看了自已。悔恨交加,只有一死了之。
最后是对未来的绝望。她美也好,多金也好,但都改变不了她人生悲剧的结局。为什么?因为在封建社会,女人的人生根本就不能独立生存,女人本来就是男权社会的附属物,依附男人生存的。封建礼教早就规定了女人的一生: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孑。杜十娘辛辛苦苦,历经干难万险,跟着李甲逃离了妓院,梦想着从此与李甲同心同德过完自已的余生。没想到,李甲仅为了一千两银子抛弃了她。她还再到哪里找自己的归宿?她一怒之下,只能以死了之,一了百了。这就是封建社会一个妓女的归宿。
冯梦龙乃明代著名文学家,他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今天读来,仍能从他的小说中领略到深刻的现实意义。
杜十娘为什么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因为杜十娘得知所爱之人李甲以千金银两之价把杜十娘卖给了别人,万念俱灰,便抱箱投江而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讲述的是名妓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她深知沉迷烟花的公子哥们,由于倾家荡产,很难归见父母,便日积月累地积攒了一个百宝箱,收藏在院中的姐妹那里,希望将来润色郎装,翁姑能够体谅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缘。
经过长期考验和寻觅,她选择了李甲,并且欲以终身托付于他,因而让李甲四处借贷,又拿出自己私蓄的银两,完成自己从良的心愿。投奔他人从良是杜十娘重新做人的必由之路,因此姐妹们听说此事,纷纷相送,并以资相助为盘缠将百宝箱还给于杜十娘。
其实,前部分的经历是杜十娘与李甲素不相识,李甲担心归家不为严父所容,杜十娘便与李甲泛舟吴越,徐徐图之。在途中,一富家公子偶然相遇,目睹杜十娘美貌,心生贪慕,就趁与李甲饮酒之机,巧言离开,诱惑并使李甲以千金银两之价把杜十娘卖给了他,杜十娘得知,万念俱灰。
她假装同意他们的交易,然后却在正式交易之际当众打开百宝箱,怒斥奸人和负心汉,抱箱投江而死。
扩展资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纂辑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占据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高峰。据考证,该小说是冯梦龙根据同时代的文人宋懋澄的《负情侬传》改编而成的,属明代的“拟话本”。
"百宝箱"是杜十娘悲剧意蕴的象征。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是封建礼教,小说正是通过杜十娘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出自哪里
杜十娘是明代通俗小说家所写的《警世通言》中的某一篇的主人公,冯梦龙所著的“三言二拍”在古代流传甚广,分别是《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和《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这些作品不是长篇小说,而是由许多个短篇小说组成的。其中《警世通言》第32卷讲的就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
故事中,杜十娘是明万历年间的一位名妓,她一直都很想从良,自己攒了很多钱和财物,放在了百宝箱中。后来碰到了李甲,为了考验他,一开始并没有说出自己有百宝箱的事,而是让李甲自行筹措给她赎身的钱,同时她自己也拿了一些积蓄出来,随后就跟着李甲走了。
然而李甲在路上碰到了一个孙公子,说给李甲一千两黄金,让李甲把杜十娘让给他,李甲动心了,就回去跟杜十娘商量。杜十娘听了之后伤心欲绝,原本以为终于觅得良人,从此可以从良好好生活,没想到却被孙公子破坏了,气急之下,大声呵斥了李甲和孙公子,然后拿出百宝箱,把里面价值连城的珠宝丢进江中,然后自己投河而死。
杜十娘这一举动,显示出了自己的刚烈,但很多人都难以理解,她直接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就行了,李甲也就不用为钱发愁了,为什么要如此过激呢?
实际上,笔者认为,杜十娘之所以要怒沉百宝箱并投河而死,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是杜十娘所在的时代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特别是杜十娘本身又只是一名娼妓,地位极其低下,许多人都只是把她当作附属品,可以任意买卖,她对抗的是整个封建礼教,只有以死抗争。
其二是哀莫大于心死,杜十娘不怕穷吧不怕苦,她攒的百宝箱也是为了以后和李甲一起幸福生活,然而她最终发现李甲并不是那个自己可以托付终生的人,既失望有伤心,于是就做出了销毁财物、以死明志的举动。
其三是为了报复,李甲为了钱而抛弃了她,她心中除了伤心也有愤恨,既然李甲是为了钱,那自己就让他明白,你本来有机会得到更多的钱,现在都没了!所以她就当着他的面把百宝箱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