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基础题)

本文目录

  1.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2.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有哪些
  3.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1、函数概念: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惟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说明:(1)一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函数的实际意义来确定。

(2)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b≠0)中的“一次”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中的“一次”意义相同,即自变量x的次数为1,一次项系数k必须是不为零的常数,b可为任意常数。

(3)当b=0,k≠0时,y=b仍是一次函数。

(4)当b=0,k=0时,它不是一次函数。

3、一次函数的图象(三步画图象)

由于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也称为直线y=kx+b。

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在今后作一次函数图象时,只要描出适合关系式的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选取两个特殊点:直线与y轴的交点(0,b),直线与x轴的交点(-,0)。但也不必一定选取这两个特殊点。画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只要描出点(0,0),(1,k)即可。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有哪些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归纳有: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基础知识归纳:一般地,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一次函数y=kx+b中的b为0时,y=kx(k为常数,k≠0)。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基本方法归纳: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一次函数关键是看它的k是否不为0和自变量指数是否为1;而要判断是否为正比例函数还要在一次函数基础上加上b=0这个条件。

2、一次函数的图像

基础知识归纳: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

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k>0,b>0时,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b<0时,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b>0时,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k<0,b<0时,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一次函数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基本方法归纳:一次函数y=kx+b是由正比例函数y=kx上下平移得到的,要判断一次函数经过的象限,再由b的正负得向上平移还是向下平移,从而得出所过象限。而增减性只由k的正负决定,与b的取值无关。

3、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基础知识归纳: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y=kx(k≠0)中的常数k。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y=kx+b(k≠0)中的常数k和b。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4、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基础知识归纳:直线y=kx+b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与Y轴的交点坐标;能求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5、一次函数的应用

基础知识归纳:主要涉及到经济决策、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应用.利用一次函数并与方程(组)、不等式(组)联系在一起决实际生活中的利率、利润、租金、生产方案的设计问题。

基本方法归纳:利用函数知识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设定实际问题中的变量。

(2)建立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或其他复合而成的函数式。

(3)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保证自变量具有实际意义。

(4)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5)写出答案。

注意问题归纳:读图时首先要弄清横纵坐标表示的实际意义,还要会将图像上点的坐标转化成表示实际意义的量;自变量取值范围要准确,要满足实际意义。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进入初中,我们·慢慢接触函数,初二首先接触的是一次函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知识点2函数的图象

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一般选取两个特殊点:直线与y轴的交点,直线与x轴的交点。.不必一定选取这两个特殊点.

画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只要描出点(0,0),(1,k)即可.

知识点3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性质

(1)k的正负决定直线的倾斜方向;

①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②k﹤O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2)|k|大小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即|k|越大

①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上;

②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上;

③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是正比例函数.

(4)由于k,b的符号不同,直线所经过的象限也不同;

①如图所示,当k>0,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

②如图所示,当k>0,b

③如图所示,当k﹤O,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三象限);

④如图所示,当k﹤O,b﹤O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

(5)由于|k|决定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的大小,k相同,说明这两个锐角的大小相等,且它们是同位角,因此,它们是平行的.另外,从平移的角度也可以分析,例如:直线y=x+1可以看作是正比例函数y=x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

知识点4正比例函数y=kx(k≠0)的性质

(1)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必经过原点;

(2)当k>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当k<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知识点5点P(x0,y0)与直线y=kx+b的图象的关系

(1)如果点P(x0,y0)在直线y=kx+b的图象上,那么x0,y0的值必满足解析式y=kx+b;

(2)如果x0,y0是满足函数解析式的一对对应值,那么以x0,y0为坐标的点P(1,2)必在函数的图象上.

例如:点P(1,2)满足直线y=x+1,即x=1时,y=2,则点P(1,2)在直线y=x+l的图象上;点P′(2,1)不满足解析式y=x+1,因为当x=2时,y=3,所以点P′(2,1)不在直线y=x+l的图象上.

知识点6确定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条件

(1)由于正比例函数y=kx(k≠0)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故只需一个条件(如一对x,y的值或一个点)就可求得k的值.

(2)由于一次函数y=kx+b(k≠0)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b,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确定两个关于k,b的方程,求得k,b的值,这两个条件通常是两个点或两对x,y的值.

知识点7待定系数法

先设待求函数关系式(其中含有未知常数系数),再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系数,从而得到所求结果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其中未知系数也叫待定系数.例如:函数y=kx+b中,k,b就是待定系数.

知识点8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一般步骤

(1)设函数表达式为y=kx+b;

(2)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解方程(组);

(3)求出k与b的值,得到函数表达式.

思想方法小结(1)函数方法.(2)数形结合法.

知识规律小结(1)常数k,b对直线y=kx+b(k≠0)位置的影响.

①当b>0时,直线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

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b﹤0时,直线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

②当k,b异号时,直线与x轴正半轴相交;

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k,b同号时,直线与x轴负半轴相交.

③当k>O,b>O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当k>0,b=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当b>O,b

相关文章:

1.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汇总

2.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3.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综合复习

4.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5.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