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来历是中国古代。意义是天象崇拜、祈求丰收。
一、来历
九月九日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
二、意义
1、天象崇拜:重阳节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因为九月九日是阳数之极,九九重阳,意味着长久长寿。
2、祈求丰收:重阳时节正值秋季,农作物进入丰收期。古代农民在此时举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重阳节的重要性
1、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意为避灾。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但要注意安全,尤其是老人和小孩,避免发生意外。
2、祭祖: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这一天,人们要祭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特别是广东地区,有拜太公山”的习俗,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
3、敬老:重阳节是中国老人节,人们要表达对老人的孝敬,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要关心老人,陪伴老人,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重阳节
重阳节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重阳习俗
1、祭祖,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主要在岭南一带。
2、赏菊,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人们趁着重阳节相约亲朋好友聚会饮酒、赏菊赋诗,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3、登高,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重阳节也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
4、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阳节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的意义在于敬老、团圆。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九月初九,因为读音和“久久”不谋而合,所以也被人们赋予了长寿的含义,在1989年的时候更是被定为“敬老节”,告诫人们要多关心身边的老人。
在古代,九是非常尊贵的数字,它和“久”同音,表达了人们希望生命长久、长寿的美好愿望,而在现代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倡导人们敬老、爱老。
重阳节各地的习俗
1、港澳
在港澳人的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在港澳地区,古老的重阳节,今已演变为一个多元化的节日。
2、广西
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清明是春祭,重阳作为秋祭,重阳拜山是岭南风俗之一,慎终追远、顾本思源的传统数千年来沿袭至今。
3、福建
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相传九月初九是妈祖羽化升天之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是什么
1、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来历:重阳祭灶。重阳节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古人对重阳节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写重阳节思念家乡的诗句。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赏菊、登高、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每到重阳节就会登高远眺,为的是站在高出能瞻望到家乡,表达思想的情感。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纪念祖先的佳节;也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
2、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除了祭祖的意义外,重阳节还代表着思念、团聚,现在也代表了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倡导全社会树立敬老、孝老、爱老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