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观古碑(欧阳询观碑文言文翻译)

欧阳询观古碑是什么意思

《欧阳询观古碑》翻译:欧阳询曾经在行走赶路的过程中,看到了一块古碑,这是晋朝时期书法家索靖所书写的。他停下马观察书法,很久之后才离开。他走了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立在碑的一旁,到了疲劳的时候,就把皮衣铺开坐下进行观察,于是就住在了古碑旁,多日之后才离开。

《欧阳询观古碑》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欧阳纥之子。隋炀帝即位,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武德三年(620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

欧阳询观古碑的过程

欧阳询观古碑的过程是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这个故事的启示就是:要想擅长什么,必须要精深下去,必须要专心致志,刻苦磨练。欧阳询的行为说明了:他是一个好学之人,告诉我们学无止境。虚心好学的态度,博采众长的精神。

欧阳询是个书法家,看见好的书法,就像老鼠看见了大米,小猫看见了鱼,狗看见了骨头.他看见了好的书法,就爱不释手啦,一直到研究得差不多了才离开.他有着好学的精神。

(文言文)欧阳询观古碑的解释

更新1:

15点呀!!!!!

答:原文: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语译:唐朝,欧阳询曾经外出,看到了一块西晋索靖所书写的古碑。于是他就停下马观看,很久之后才离开。走了几百步后又返回来,下​​了马站立在碑前观看。等到疲惫了,才铺开大衣坐下来观察。于是就睡在旁边,一直到三天三夜才离去。人物简介:欧阳询(557-641),唐朝初年著名的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书。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别创新意,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欧体」,于后世影响深远。他的碑刻真书《九成宫醴泉铭》广为流传,是初习书法者的范本。寓意:要想擅长什么,必须要精深下去,必须要专心致志,刻苦磨练。欧阳询的行为说明了他是一个好学之人,告诉我们学无止境。一:虚心好学的态度。二:博采众长的精神。

参考:剑锋

欧阳询观古碑 道理

1、揭示的道理

①博采众长,才能自成一体。

②要想擅长什么,必须要精深下去,必须要专心致志,刻苦磨练。

③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2、原文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3、译文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多日才离去。

4、人物简介

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