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满城汉墓出土文物(金缕玉衣在满城什么墓出土)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保定满城汉墓出土文物,以及金缕玉衣在满城什么墓出土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了一件什么灯具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了一件长信宫灯灯具。

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2010年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

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文物价值:

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

宫女铜像体内中空,其中空的右臂与衣袖形成铜灯灯罩,可以自由开合,燃烧产生的灰尘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飘散到周围环境中,其环保理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来华访问时曾参观过长信宫灯,并感慨道:"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懂得了环保,真了不起。"长信宫灯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而广受赞誉。

这不仅在于其独一无二、稀有珍贵,更在于它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此灯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1993年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满城汉墓的出土文物简述

两墓内部布局完全模仿宫殿建筑,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出土铜、陶、铁、金、银、玉石、漆器以及帷帐、俑、五铢钱等器物共1万多件。其中有: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以及墓主人的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当年出土的文物,大部分又重新归位(少数放在国家博物馆的,制作了复制品),送入陵墓展出。中山王墓的出土文物曾多次出展世界各地,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称赞。

满城汉墓中的文物还创造多项全国之最:4枚金针、5枚银针、“医工盆”,以及小型银漏斗、铜药匙、药量、铜质外科手术刀等组成了迄今发掘出土的质地最好、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整套西汉时期医疗器具;计时器铜漏壶是迄今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一个古代天文学器物;一个由石磨和大型铜漏斗组成的铜、石复合磨,是我国至今所见体积最大、时代最早、设计科学、构思奇妙的铜石复合粮食加工工具;500多件兵器中,有我国最早采用刃部淬火新工艺的铁剑,而刘胜的铁铠甲,也是迄今考古发掘中所见到的保存最完整的西汉铁甲;一件玻璃盘和两件玻璃耳杯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国产玻璃容器。金缕玉衣

刘胜和窦绾均以“金缕玉衣”下葬。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由于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玉衣用玉片制成,玉片间以金丝编缀。(根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的“玉衣”用金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刘胜是诸侯王,如按《后汉书》所载,只能使用“银缕玉衣”,而实际出土的却是“金缕玉衣”。古代统治者用玉衣作为葬服,从西汉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直到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说这纯属“愚俗所为也”。从此,这一葬服制度才消除了。)

刘胜的金缕玉衣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所用金丝约1100克。在“玉衣”内还发现玉璧十八块,以及饭含等佩戴之物。

窦绾的金缕玉衣略小,全长1.72米,共有2160块玉片,金丝约700克。两套金缕玉衣保存完整,形状如人体,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这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葬服,是闻名中外的首次重大发现,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堪称国宝。壶通体用鎏金、鎏银工艺装饰。全壶金银相间,黄白互映,异常华丽。壶底铭文显示此壶是主司膳食的官用来盛酒的器物。通高59.5厘米、腹径37厘米,重16.25公斤,1968年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侈口、束颈、鼓腹、圈足,腹部一对铺首衔环。壶通体用鎏金、鎏银工艺装饰。口部和圈足饰鎏银卷云纹带,颈部饰金银相间的三角纹带,腹部饰四条独首双身的金龙相互翻卷蟠绕,并缀以金色卷云纹。铺首鎏金。盖面饰三只鎏金夔凤,盖缘饰鎏银卷云纹,盖竖三鎏银云形钮,卷云纽鎏银。纹饰金银相映,富丽堂皇。壶内壁髹朱漆一层。壶底铭刻:“楚大官,槽,容一石口,并重二钧八斤十两,第一”等字,镌刻潦草不规整。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灵山汉墓具体资料

满城县,汉为北平县地,位于中山国的北部。县城东南距保定市约40里。陵山在县城西南三里处,是一孤立的小山。中山王刘胜夫妇墓就建于此。已发掘的两座墓室,南边一座为刘胜墓,北边一座为窦绾墓。刘胜是西汉皇帝刘启的庶子,汉武帝刘彻的哥哥。他在景帝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被封为中山王。于武帝元四年(公元前113年)统治中山国长达42年之久,是中山国六代王中的第一代王。

刘胜墓和窦绾墓都坐落在主峰的东坡。两墓南北并列,墓门向东,相距约120米。在墓口前的山坡上有一条宽6-14米的南北古道,此道应是营建墓穴和埋葬死者时人工修建的上山道路,陵山上除了刘胜夫妇墓外,暴露在外面的小墓还有18座。汉人有子孙亲属附葬旧茔的习俗,所以这些坟可能是刘胜的子孙及亲媵的附葬墓。刘胜墓洞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容积约计2700立方米,全墓可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等六部分。从整个墓室的结构看,这座墓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工程艰巨,规模宏大。墓洞凿成后,又在不同的洞室分别修建木构瓦房或石板房,形成一座豪华的地下营殿,随葬品的数量很多,甬道和南耳室是车马房,放置实用的车和驾车的马,还有狗和鹿。北耳室主要放置陶器,象征贮存食物、饮料的仓库和磨房。中室是一个宽大的厅堂,中置大量的铜、陶、铁、金、银、玉石、漆器以及帷帐、俑、五铢钱等。后室是内室,除放置棺椁外,还有铜、铁、玉石、漆器以及俑和钱币等。

窦绾墓,就墓室建造来说,规模之巨大,气魄之宏伟,开凿之工整,均超过刘胜墓的水平。平面布局则大同小异,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等六个部分。总长41.7米,最宽处65米,最高处7.9米,容积达3000立方米。随葬品主要放置在南、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内。铜器40米188件,生活用具多数为明器,制作精美。满城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最珍贵最著名的是金缕玉衣和长信宫灯。墓中出土的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该墓西依群山,俯视沃野平原,气势雄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山洞宫殿。

关于保定满城汉墓出土文物和金缕玉衣在满城什么墓出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